- 手机:
- 电话:
- 邮箱:
- @qq.com
- 地址:
- 深圳市龙华区展滔科技大厦C座
一、核心法律障碍
1. 身份关系不适用《合同法》调整
《民法典》第464条明确规定,涉及婚姻、收养、监护等身份关系的协议,优先适用身份关系的法律规定;没有规定的,才可参照适用合同编。情侣关系属于情感身份范畴,忠诚义务本质是道德义务,不属于合同法调整范围。
2. 违背公序良俗原则
人身自由限制无效:协议中若包含"不得分手""必须结婚""限制社交"等条款,侵犯人格自由权,违反《民法典》第8条公序良俗原则。
情感补偿的金钱化:约定"出轨方赔偿青春损失费""支付分手费"等,将情感道德义务转化为金钱债务,可能被认定为变相买卖感情,违背社会善良风俗。
3. 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
中国法律未规定情侣间的忠实义务(婚姻关系中夫妻才有法定忠实义务),因此协议缺乏请求权基础
二、司法实践中的处理方式
1. 财产分割条款可能部分有效
若协议仅针对同居期间财产归属(如"一方出轨则放弃某房产份额"),且满足以下条件,可能被认可: 财产权属约定清晰明确;不涉及人身限制或道德绑架;双方自愿签署且无欺诈胁迫。
2. "忠诚协议"本身无效
涉及情感忠诚的赔偿条款(如"出轨赔偿100万元"),法院普遍不予支持: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《家事纠纷案件审理指南》(2019)明确指出:"忠诚协议应由当事人自愿履行,法院不予受理。" 最高人民法院在《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理解与适用》中亦表明态度:不赋予忠诚协议强制执行力。三、替代解决方案若希望保障权益,建议采取以下合法方式:
1. 签订财产协议:明确同居期间购置的房产、车辆、投资等财产的权属比例,并办理过户或公证。
2. 设立书面赠与合同:对于贵重礼物(如房产、车辆),可签订附条件的赠与合同并公证(如"以结婚为条件")。
3. 保留出资证据:共同购房时保留付款凭证、聊天记录等,避免争议。
四、律师建议
1. 避免签署情感绑架条款 :诸如"永不分手""出轨方赔款"等条款不仅无效,还可能激化矛盾。
2. 优先选择公证财产协议:对同居财产、婚前财产进行公证,效力远高于"忠诚协议"。
3. 警惕协议中的陷阱:部分协议可能因显失公平(如巨额赔偿)被撤销,甚至因限制离婚自由而无效。
总结
情侣间的忠诚协议在情感层面或许是一种承诺表达,但在法律层面几乎无法获得支持。与其寄希望于一纸无法执行的道德协议,不如通过合法财产约定明晰经济关系。感情需要信任与经营,法律只能解决财产问题,无法捆绑人心。